塔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葫蘆島市連山區(qū)塔山鄉(xiāng)塔山村東,距市區(qū)12公里。建于1963年10月15日,時值遼沈戰(zhàn)役錦州解放15周年,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塔山是關內(nèi)外交通的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了防范蒙古少數(shù)民族不斷騷擾,加強遼東防御,于曹莊、湯池之北置寧遠衛(wèi)(今興城),統(tǒng)五千戶所。又于城東五十里塔山,別置中左千戶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塔山城,當時城周圍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設三座城門,南為海寧門,西為安平門,東為義倉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塔山城,在原基礎上加高三尺。清兵入關的幾個決定性戰(zhàn)役在此進行。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初八,清兵列紅衣炮于塔山城西,攻毀城垣二十余丈。四月二十二杏山失守后,皇太極命毀松山、杏山、塔山三城,至今城遺基可尋。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擊戰(zhàn)打響,我中國人民解放軍4縱、11縱、獨立4師、6師在塔山地區(qū)阻擊錦西、葫蘆島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隊。經(jīng)過六天六夜的浴血奮戰(zhàn),戰(zhàn)勝了擁有現(xiàn)代化裝備的國民黨優(yōu)勢兵力,殲敵7000多人,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以劣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塔山阻擊戰(zhàn)在保證我軍功占錦州,乃至配合遼西殲敵取得整個遼沈戰(zhàn)役勝利的關鍵作用。
陵園建在高為41.8米土山上,占地面積8188平方米。塔身建在最高處,用白色花崗巖砌成的方柱體,正面突出部分是浮雕,圖案為大瓣玫瑰花用寬帶束成的花環(huán),象征著光榮永遠屬于為中國解放事業(yè)而犧牲的烈士。塔身左右上部,各有一組五角星和三面旗幟的浮雕,塔頂四周有祥云紋浮雕。塔身正面題字為“塔山阻擊戰(zhàn)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4年12月24日,由原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副政委陳云同志題寫。背面塔座鑲嵌錦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敬立的銅制碑文,正楷陰刻500余字。塔下南面是-廣場,臺階順山勢鋪設,大門南向,門里東側(cè)是陳列館,仿古式,琉璃瓦頂,瓷磚貼面,館門朝西有前廊,館內(nèi)陳列有雕像、錦旗、獎章、圖表、照片等珍貴文物。西側(cè)與陳列館對峙是陵園管理處辦公室,北京平建筑,門朝東有前廊。塔后是1998年新建成的將軍墓,東三座,西二座,分別埋葬著吳克華、胡奇才、江燮元、李福澤、焦玉山五位將軍。將軍墓后正中立著屏風式石碑,黑色大里石碑身上刻著國家軍委副主席-題寫的“塔山英烈萬古流芳”,碑身后面刻著按姓氏筆劃排列的741位英烈名錄,碑后是用花崗巖石砌成的圓形墓,周圍是用草白玉雕成圍欄。山坡周圍松柏常青,陪伴英烈們永存。西山坡腳下還有一座歇山牌樓式正門。
塔山阻擊戰(zhàn)被國際軍事專家公認的著名的陣地防御戰(zhàn)成功戰(zhàn)例。英烈們?yōu)橹腥A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在塔山進行的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將永遠鼓舞我們勝利前進。
塔山村:塔山村…… 塔山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