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鑄鼎塬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距三門峽市80公里。
《史記·封禪書》記載,古時荊山一帶災情嚴重,黃帝聞訊從昆侖山來到荊山察看。為了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于荊山之下。相傳黃帝鑄好鼎,黃龍來迎黃帝升天時,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讓他走,有的牽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腳,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龍皮、拔掉了龍須。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他鑄鼎之地,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
黃帝陵高300米,長5000米。嶺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傳為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須溝,傳說是龍須墜落之地,此間生長一種龍須草,說是龍須所變,周圍皆無。
由于這里位于長安古道,函谷關和潼關兩雄關之間,屢遭戰(zhàn)火毀滅,但歷代都曾進行過修復和重建,F(xiàn)已修復的主要遺跡有:獻殿、始祖殿、長廊、墓冢、祀功柱、闕樓等,并鑄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銅鼎。
信息來源:河南省旅游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