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內外壁洞現(xiàn)存有宋、元、明、清、民國的詩詞、對聯(lián)、題字、游記、碑文以及石頭造像等摩崖石刻100多處,是古代華南地區(qū)金石藝術制作的精品。
南山寺摩崖遍布于遍布寺山(獅頭山)上11個大小巖洞內外,這是一部以石頭為頁,用隸、篆、草、行、楷諸字體鐫刻的一部石書,作者包括皇帝、郡守、州官、縣令,被謫遷抵貴的達官要人,途經(jīng)貴境的騷翁雅士,以及邑紳才子、寺僧居士等。
南山寺文字石刻(含拓本)現(xiàn)存宋代23件,元代2件,明代16件,清代56件,民國7件,朝代待考6件,石刻形式有詩詞、題記、題額、序跋和修葺捐資題名碑等。現(xiàn)存年代最古的是北宋慶歷元年(1041年)貴州州學教授刻于觀音巖石壁上的陳待制《南山一首》。南宋貴州知州陳讜遺有南山石刻“三最”:南山寺摩崖最高處,刻于北極洞頂,即《北洞啜茗題記》;最大字,刻于石佛洞東頂上,即“南山”題額,字徑約1米,楷書;最巨幅,刻于觀音巖,即《南山詩·五章八句》詩刻于觀音洞石壁,整幅摩崖高2.5米,寬2.6米,字徑10厘米,楷書,書法工整,是廣西宋代石刻中的名品。此外,宋代梁竦、楊夢信、折彥質、王安中、江邦佐,明代林朝鑰、葉原賀、張佳胤、王貞吉、樊問德,清代李彬、楊燝、何世文、馬國楨,民國龍覲光、黃寅瑞、梁岵廬,等等,均留有手跡摩崖,最為書法愛好者流連觀賞。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南山寺石窟造像共計有30多尊,這些大小不一的石佛像,法相莊嚴,姿態(tài)各異,刻工精巧,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華南石刻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這些石窟佛像群,是貴港地區(qū)罕有的古代石窟建筑群,但究竟鑿于何朝何代,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在南山寺內大洞北壁上,鑿有四尊石佛,建造年代無考,這是南山石窟佛像群的代表作。其中最巨一尊刻于天然石筍之上,此尊站立的巨型石佛像又稱為飛來石佛,由石筍鑿成,飛來佛東側為一石鶴,非常逼真。北宋元祐九年(1094年),州官俞括游覽南山寺作《游南山寺》,詩中提到“巖呈星斗七,石涌佛身三”,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描述提及這處石窟佛像的記載,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南山寺摩崖石刻內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宗教、民俗,等等。南山寺摩崖石刻分布面積之廣、文字之多、保存之好、歷史之久遠的摩崖石刻群,在廣西實屬罕有。1963年,南山寺摩崖石刻被列入廣西第一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級別:省級
時代:宋—民國
地址:港南區(qū)南山寺內
保護范圍:整座獅頭山范圍內。
建控地帶:南山公園舊圍墻以內范圍(以獅頭山山腳為基線,東西南北四面各外延10米)。
公布文件文號:1963.2.26《區(qū)人委關于公布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63)會文字第2號。自治區(qū)文化廳:桂文物發(fā)〔2000〕4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