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埠后,租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到20世紀初已經粗具規(guī)模,成為新的近代都市。在靜安寺近處的萬航渡路540號,出現了一幢早期歐洲洋人來華建造的外廊式花園洋房,主人是19世紀晚期清政府郵傳大臣盛宣懷的兒子盛恩頤。
殖民地外廊式花園洋房,簡稱為外廊式或殖民地式。它的起源是“來自西方人在印度、東南亞的殖民地……它本是為了適應熱帶氣候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建筑形式”。
上海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要受英國喬治王朝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建筑風格的影響,以建筑立面整齊的柱式外廊而演變成當今還在的一些建筑,如本宅所表現的維多利亞時代盛期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外墻建筑立面以連續(xù)半圓券為主要構圖元素,講求比例和簡潔效果,并做到立面簡潔而有秩序,墻面施以灰泥,沒有什么裝飾。平面為方盒子體形,簡單而平緩的斜坡屋面,鋪設小青瓦。二樓為平拱或券式窗框,檐口和券的線角都顯示出西方正規(guī)的建筑特色。
花園在建筑東南隅,一座虹式木橋新建在小溪兩側,巨大個形卵石堆在小溪近處,遠處濃郁高大的樹木遮蔭蔽日,營造出一片休憩空間。
盛恩頤 (1892年—1958年)江蘇武進人,字澤承。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后繼承其父盛宣懷的家業(yè),歷任津浦鐵路局局長、漢冶萍公司總經理,豐盛實業(yè)公司總經理及董事長、三新紗廠和中國通商銀行經理?谷諔(zhàn)爭時期,在上海設立宏濟善堂,替日本運銷鴉片,并任日本經營的華中水電公司常務董事。 人物經歷 盛恩頤是盛宣懷最寵愛的兒子,當年是慈禧太后給…… 盛恩頤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