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云劍,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增福廟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劍凌空,上刻“斬云劍”。這把利劍既不是山神開仙的賜與,也不是能工巧匠的杰作。
石塊及周圍的巖石則是一種條帶狀角閃斜長片麻巖,呈綠灰色,主要由斜長石、石英及角閃石等礦物所組成。由于片麻理發(fā)育,容易被風化剝蝕,加上巖石發(fā)育兩組不同方向的垂直節(jié)理,在長期風化剝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板狀巖塊,爾后又受球狀風化的影響,失去了原來的棱角,逐漸形成這個類似劍狀的奇石。
片麻理走向為北西320度,傾角近于直立,而斬云劍的角閃斜長片麻巖的片麻理走向為270度或90度,呈的東西方向,傾角也近于直立,兩者片麻理走向有一個50度夾角,這說明斬云劍的這個巖塊曾經發(fā)生過傾倒,后來才被人們重新扶立在這里,其上記載的“民國十六年重立”,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今日所見到的斬云劍這塊奇石,并不是角閃斜長片麻巖的原生露頭。
至于斬云劍的斬云播雨的傳說,雖有其神化和夸大之處,但細究起來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斬云劍周圍的地形,是一個凹狹的地帶,北高南緩,上為陡坡,下幽谷。
斬云劍正位于谷口,每當陰天其下面幽谷聚集的云霧,沿谷底向上飛涌,到達斬云劍的谷口處,正和山上下來的冷空氣相遇,隨后凝聚成細雨,此時就會出現(xiàn)云霧消失細雨淅瀝的景象。從而可知,此處的云雨變幻,不是斬云劍的神功,而是該處的特殊地貌環(huán)境以及氣象變化而引起的一種云雨變幻的自然現(xiàn)象。前人把這塊奇石擺放得如此恰到好處,并賜與其傳奇式美名,可謂是泰山的一絕。
斬云劍在泰山云步橋南側。所謂“劍”,不過是一長形山石而已。天工巧奪,石在佳地,故而“斬云”。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伙人在山間采藥,那令人返老還童的何首烏,那百病皆治的靈芝草,那使人起死回生的萬年茯苓,還有那能填精補髓、使人行走如飛的泰山黃精吸引著他們。他們專心致志地采藥,忘記了山路的崎嶇,忘記了天上的風云變幻,當他們來到斬云劍下側,攀援在懸崖峭壁時,天上突然云霧翻騰,籠罩了整個山間。天伸手不見五指,地形又是那樣險惡,眾人萬分焦急,他們互相告誡,互相攙扶,力圖擺脫這艱難的困境,能平安地回到家中。
正在危急之際,一位青年挺身而出,他告誡大家不要慌亂,互相照應,在原地等待。只見他躍身而起,站在斜坡的巨石上,他大吼一聲,震得山搖地動;他揮動雙臂,雙臂生風。他不停地揮動著,那茫茫的云海,迷迷的霧氣,頓時斂消四散。天空湛藍,紅日當頭,惠風和煦,眾人一見,都忘情地歡呼起來。
可是,當眾人高興之余,尋找那位勇敢的青年時,卻不見了他的蹤影。大家尋覓著,呼喊著,尋遍了高山,找遍了深谷,還是沒有他的形影。大家懷著沉痛的心情,又回到青年驅云趕霧的地方。
一位聰明人忽然發(fā)現(xiàn),那挺立在山崖上的長條巨石,仿佛就是那青年的化身。在他的指點下,大家肅立石前,向青年致敬,表示懷念之情。
從此,這里再沒有出現(xiàn)那翻云滾霧的天氣,上來的云,下來的霧,到此都自然分開。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撥云驅霧的青年,便把這長石取名為“斬云劍”,F(xiàn)在游人至此,也都肅然起敬,崇慕這位英武高尚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