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讀書臺坐落在四川省射洪縣城北23公里的金華山上,全山總面積126300平方米,其中林地71500平方米,有喬、灌、草本蕨類植物68科、123屬、164種,百年以上的古柏617株。金華山山勢呈馬鞍形,分前后兩部分,前山為道觀古建筑,后山為陳子昂讀書臺,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分割。
陳子昂讀書臺原名讀書堂,或稱陳公學堂,始建于唐,其舊址在今玉虛閣一帶。唐大歷年間,東川節(jié)度使鮮于叔明曾為陳子昂立旌德碑于讀書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亂,戰(zhàn)爭頻繁,學堂因之衰廢。宋嘉佑年間,邑令龐子明在其遺址建拾遺亭。明初,拾遺亭已毀,廉承務遂于舊基建屋塑像,并立明遠亭于其側。成化時,縣令郭鏜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毀,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知縣唐麟翔將讀書堂更名為“古讀書臺”,道光八至十一年(公元1828—1831年)邑令錢秉德、汪澍將“古讀書臺”遷至嶺后梧崗山。讀書臺建筑面積980平方米,為不完全對稱四合院布局,分前、中、后三院。前院由門坊、感遇廳及三條廊道組成;中院主體建筑為拾遺亭,兩側為抄手回廊;后院以留云仙館為主,東建問涪軒,南置精舍館,北立明遠亭。整個建筑掩映于古柏蒼松之中,清幽淡雅,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是一組完整的清中期四合院建筑群。古讀書臺內陳列有《陳伯玉先生別傳》、《陳伯玉先生全集序》、38首《感遇詩》、《修竹篇序》、《座右銘》等清代木刻,兩次陳子昂學術研討會的專家論文、資料,射洪歷史名人簡介和現代書畫家作品等。
金華山道觀始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唐時更名九華觀,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英宗賜名玉京觀,現存古建筑屬明清所建,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由南至北依次為南天門、靈官殿、十殿、東岳殿、桂花院、祖師殿、玉虛閣、純陽閣等。南天門為單檐歇山式頂,穿逗式梁架,山門兩側石壁鐫刻有北宋黃庭堅的手跡“蔚蘭洞天”四個字;東岳殿屬明代建筑,單檐歇山式頂,抬梁式梁架,檐下施斗拱22朵,每朵雙昂出3跳;桂花院為四合院布局,院中有一株明代金桂,每年農歷八月開花,花香能溢滿整個金華山;玉虛閣為讀書臺舊址,唐時是讀書堂的正屋,0分三層,六角攢尖式頂,;純陽閣前有塊杜甫詩碑,刻有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杜甫到射洪祭奠陳子昂時留下的《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和《野望》兩首詩,字體是杜甫的手跡;從南天門至祖師殿沿上山梯道有一條明代石龍,全長180多米,龍頭朝上,龍尾朝下,故名“倒頭龍”,它是我國最長的一條明代石龍。
陳子昂讀書臺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東至以金華山景區(qū)道路和讀書臺遺址外游覽小道的交接處,南至金華山景區(qū)道路,西至霞飛亭外的道路,北至讀書臺遺址外北邊的游覽小道。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向東至純陽閣西側的金華山山坳,向南至綿渝公路,向西至老綿渝公路和后山門交界處,向北至涪江邊。
金華鎮(zhèn):射洪縣金華鎮(zhèn),位于川中丘陵區(qū)北緣、涪江中西岸,西與三臺縣接壤。面積99.7平方公里,總人口6.0462萬。
金華鎮(zhèn)以淺丘為主,兼有壩地,最高海拔674.4米(龍洞坪天寶寨),涪江縱貫鎮(zhèn)境。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0℃,年降水量950毫米左右,年無霜期250天。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8316
男 …… 金華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