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峽禹斧
狐峽禹斧,積石峽,也稱孟達峽,禹劈積石導河之地。黃河從清水鄉(xiāng)馬兒坡入口,由西向東,蜿蜒曲折,貫穿20公里出關(guān)門峽口。峽谷兩岸懸崖峭壁對峙,地勢險峻,可謂咫只天涯。黃河貫通其中,河道狹窄,礁石暗伏,咆哮傾瀉,最窄處野狐可跳越,由稱“野狐峽”。傳說夏禹治水因積石峽緊鎖,偌大循化一片汪洋,禹王鑿開峽谷,滾滾黃河一瀉千里,顯露出沃野一片,即今循化。數(shù)干載往矣!然而開鑿者的斧痕,迄今仍依稀猶存。有詩曰:“禹劈積石益千秋,鑿開金鎖走蛟龍,拓寬沃野通九州,唯有斧痕古今留”。在索同坡黃河上段南岸有一巨石稱“禹王石”,相傳大禹導河時曾憩息其上而得名。后人為紀念禹王治水的功績,特在今積石山縣大河家地修建禹王廟,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地方戰(zhàn)亂中被焚毀,今遺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