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銅鐘,又名宋銅鐘,原掛縣城東關太平興國寺內(nèi),與太平興國寺塔同為該寺重要設施和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歲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鑄,
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懸掛。銅鐘身高五尺五寸,圍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齒。形式渾厚,工藝精良。
相傳:宋時擊之聲達汴,
上聞其聲清越,命移至汴,擊之無聲,仍還尉,因之涂其響眼,后移掛縣署大門譙樓上,明萬歷十二年(公元584年),歲次甲申,邑侯阮公甫倡議就地創(chuàng)建鐘鼓樓,第二年丙申小春落成,高懸之,警晨昏,禁行止,為王政事。
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管理,先后曾進行三次大的修整,一九五六年經(jīng)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銅鐘列為我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銅鐘銘文:頂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八個大字,每兩字中有一眼,共四眼;腹上按八方排列,方方有文,除南方文字全被剝蝕外,其余各方字跡大部清晰可見。如:一方“大宋國咸平二年歲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鑄”,一方“東京尉氏縣太平興國寺泗州鐘”等。
景點交通
縣城東關太平興國寺內(nèi)
地址:尉氏縣魚市街11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