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年《重修蒙城縣志》記載:土山在縣北十里,五丈,周一里六十步。土多石少,故呼為土山。
而據(jù)傳說,土山本名梁山。山雖不大,但山上的石材很好,可作棟梁。而且石頭裸露于外,山上的土并不多。后來山上的土為什么多了呢?
這事與“金頭御史”何惟儆有關(guān)。
有一年,北京城大建宮殿,打算征用土山的石材。
何惟儆心想,開山,采石,雕鑿,運輸,千里迢迢,困難重重。如此沉重的負擔(dān),家鄉(xiāng)的人民如何承受得了!于是他趕緊派人回蒙城說明利害,讓人趕快抬土封山,把石頭全部埋在黃土之下。之后,他對工部說,蒙城的梁山,實為小小土丘,根本沒有美石。工部派人來查看,果然如此,就不再征用梁山石材。
家鄉(xiāng)人民免除了苛重的勞役之苦。從此,梁山也就成了土山,也有人把它叫做梁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