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寺位于公園東北部,原名崆峒精舍,建于晉代,佛界高僧崆峒大師曾阡駐錫于此,因而又名崆峒寺。
佛教傳入贛南最早興建的佛寺就是崆峒寺,寺殿面積500余平方米。門外有池:水如明鏡,名曰 “寶鏡池”。寺枕北山玉屏峰,靠山起伏有致;面朝南山寶蓋峰,巍巍壯麗。寺前觀水,寶鏡池晶瑩剔透。四周砂山聳翠,主客同化,天人合一。被堪輿家稱為“寺廟形的堪輿佳作”。宋代包拯曾學(xué)問于此,明代崇禎七年修繕后,知府劉寰題匾《崆山精舍》。“寺院山門外,有良田百余畝,自古歸寺院所有,財(cái)源豐盈,香火極盛”。20世紀(jì)50年代末大煉鋼鐵時(shí)寺院毀于大火,F(xiàn)寺院遺址尚存,墓塔、寶鏡池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