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縣靈山公園所轄面積1000多畝,公園大門位于三穗縣環(huán)城永靈路。公園里,青松翠柏等樹種繁多,植被豐富,景致迷人。從山腳到山頂,從甘霖寺到文筆塔等文物古跡景點與景點之間均建成干凈整潔的人行步道。平坦處鋪上多邊形的石塊,而帶坡度的路段則統(tǒng)一鋪上清一色的長方形青石板,一級級臺階與平坦路段的多邊形石塊組成的點線面既規(guī)則又美觀,游人行走在青石板上特別舒坦。公園內(nèi)極具歷史文物價值的文物古跡景點應數(shù)位于永靈山的甘霖寺和朝京山(又稱文筆坡)的文筆塔。作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甘霖寺和文筆塔都具有中國古建筑重大價值和獨特歷史文化價值。而位于文筆坡左側(cè)的黔東南(三穗)新一代天氣雷達探測塔樓(三穗氣象塔)則是現(xiàn)代高科技文物的標志性建筑。
進入公園大門后,第一個景點便是永靈山景點。永靈山原名北巖,因昔日歲旱,鄉(xiāng)人抬狗登山求雨,有雨應驗,故名雨靈山,又因方言“雨”與“永”諧音,且“永”意為永久,百姓為了永久的靈驗,所以后來北巖被稱為永靈山。“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庇漓`山正面山勢陡峭,懸崖絕壁,枯藤老樹互相纏繞。山頂有寺廟,絕壁下的山腰上也有寺廟,名為“甘霖寺”。古人有詩曰:“翠嶂重疊石嶙峋,僧竂禪院誦佛經(jīng)。香風飄逸梵鈴響,渾如靈山拜世尊”。早在清康熙元年間,沿山勢鑿巖為徑至山巔盤旋,于1662年創(chuàng)建了佛殿甘霖寺,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燃燈古佛等多尊沸佛像,建有山門、僧房、享亭角等建筑物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據(jù)1994版《三穗縣志》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鄉(xiāng)人募捐功果,鑿石砌徑,劈頂開基,在山巔修建三層佛殿,名甘霖寺。第一重懸空建在削壁棧道上;第二重為正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燃燈古佛等多尊佛像;第三重為閣樓,設置鐘鼓樓!國民初年,一場大火把該寺化為灰燼,1935年由鄉(xiāng)人捐資重新恢復原貌。1958年再遭破壞,寺廟遺址尚存。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幾經(jīng)復修,2003年再次籌建,歷經(jīng)7年建成,F(xiàn)甘霖寺為省民宗委備案批準的開放性宗教文化活動場所,為湘黔邊知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歷年來作為三穗縣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曾有清拔貢周伯庸作的《城關八景詩》、中國印緬遠征軍第六軍副軍長周志群作的《修葺永林山寺》、1927年三穗縣縣長黃先本作的《登永林山感懷》。其中周伯庸游永靈山時作詩云:“疊翠靈巖萬仞樓,蒼茫煙樹雨初收。是誰描出天然畫,賽過丹青第一流!從甘霖寺沿著青石步道往東南方向更高的山峰一路攀行,若是累了,可以到路邊的亭子歇歇腳;若是畫眉愛好者,可以到觀鳥場去看看,林間里,一籠籠畫眉,或掛在樹枝上,或放在平地上。掛在樹上的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兩籠挨在一起的則邊叫邊打,互不示弱。繼續(xù)往上前行,盤繞幾個彎、穿過幾片樹林,直至最高峰處的平地,這就是摩天坡。鳥鳴聲聲,摩天坡山間顯得更幽靜,空氣清新,是個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旗桿上的旗幟高高飄揚,旗桿下,一個約莫500平方米的場地,有的在練氣功、有的在練太極、有的在練瑜伽有的則在林間里蕩秋千……從摩天坡沿著青石板人行步道繼續(xù)向南前行,有時下行,有時上行,穿過山腰,越過山梁,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位于朝京山的文筆塔。文筆塔為實心圓臺錐體,筆鋒直插云霄,雄偉壯觀。塔高16米、頂圍2米、底圍10.2米,塔頂以一圓形石板覆蓋,塔身都用青石圍砌而成,青石長45厘米至90厘米之間,厚20至30厘米不等。與位于邛水河對面武筆坡頂?shù)奈涔P塔形成遙相對峙,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弘治年間石阡知府祁順曾作詩贊之曰:“問天無語漫書空,知否管城世系同;夕陽參差虹影外,雙雙長峙縣南東!據(jù)民間所傳及當?shù)匚幕朔治隹甲C認為,三穗文武筆塔是由宋元土著文化時期的杉木樹神崇拜而來。明初以來,隨著漢文化的進入傳播,表彰文治武功的風水塔文化也在當?shù)亓鱾。于是在明洪武年間可能是由當?shù)赝了驹谮鏊舆吔ㄔ炝诉@兩座形似杉木樹的圓柱形實心風水塔。據(jù)《黔東南州文物志》記載,文武筆雙塔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至今已達600多年歷史。而據(jù)1994版《三穗縣志》記載,清乾隆元年(1736),為建邛水城配風水,同時建文、武筆塔,崇向文治武功,象征地方昌盛。
據(jù)《黔東南州文物志》及《三穗縣志》所記載的時間分析,文武筆雙塔是明洪武二十八年及期后所修建的貴州所特有的圓柱形風水塔古建筑遺存,如此氣雄的地標性建筑,經(jīng)歷自然、人為等種種因素的干擾,依然較為完好地傲立于美麗而神秘的邛水河畔,是古建筑的奇跡。
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曾在三穗考察時認為,三穗縣城城東、城南山頂上的文筆塔、武筆塔,是宋元土著文化向明清漢文化傳承過渡時期的重要建筑遺存,在貴州及全國都是極為罕見。全國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婁清,省考古所原副所長曹波,省考古所研究員宋先世等專家親臨現(xiàn)場進行認真察看時,充分肯定了三穗文武筆雙塔的重大建筑價值和獨特歷史文化價值,并提出當?shù)卣叨戎匾曃奈涔P雙塔的保護和利用,為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旅游開發(fā)提供支撐及服務。
獨具風格的三穗縣文武筆雙塔歷史年代久遠、保存較為完整,是不可多得的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文化遺存。
文筆塔左側(cè)高高地聳立著一座雄偉的建筑塔樓,名曰氣象塔,為三穗縣新的地標性建筑。因三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特殊性,為能夠更精細地探測獲取降水、冰雹等雷達回0-征,對遠程區(qū)域進行較準確的降水量分布測量等,于2010年在三穗縣文筆坡啟動建設貴州省黔東南(三穗)新一代天氣雷達探測塔樓。新一代天氣雷達探測塔樓的建成和雷達系統(tǒng)的成功安裝運行,有效解決了三穗縣及周邊區(qū)域?qū)崟r、準確地獲取更高精度的大范圍面降雨量、風場和云中含水量信息,大大增強對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jiān)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區(qū)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zhì)、高效的氣象保障服務。
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的文筆塔,和具有現(xiàn)代高科技含量的氣象塔雙雙屹立于文筆坡上,是靈山公園的文物景致,更是三穗縣具有古今文化價值重要意義的地標性建筑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