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寺遺址由寶華寺、海會塔院、妙高精舍等三處建筑遺存組成,分布在0.5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三處建筑遺存之間有石板鋪設(shè)的古道聯(lián)通。
據(jù)清·同治五年《遠安縣志》卷五·寺觀載:寶華寺在縣西三十里甘霖洞旁,宋·隆興間(1163~1164年)建寺,有八景,邑侯金芝潤有詩。在民間一直流傳著“玉泉寺的鐵塔,清溪寺的水,寶華寺的香爐,鹿苑寺的茶!弊阋哉f明寶華寺的規(guī)模和名氣。龍藏山寶華庵開山建塔碑記上記載:寶華寺初名寶華庵,始建于明景泰年間(1450~1457年),至明弘治三年(1490年)竣工時,建成有大雄紺殿、祖師殿、伽藍殿、監(jiān)院、齋堂、廊廡等佛寺建筑,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弘治三年(1490年),在寺后西南修建海會塔,塔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寺后南邊500米處修建別院,名妙高精舍,目前發(fā)現(xiàn)石塔一座及開山建塔碑。
保護范圍:(1)寶華寺遺址。以寶華寺遺址區(qū)域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2)海會塔院。以海會塔、地宮、碑刻分布區(qū)域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3)妙高精舍。以妙高精舍遺存區(qū)域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1)寶華寺遺址。以保護范圍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2)海會塔院。以保護范圍為基準向外延伸10米。(3)妙高精舍。以保護范圍為基準向外延伸15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