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人瑞坊
2009年8月,在州城宋街父子狀元坊南150米西側(cè)大西門街口,立起來一架叫作“升平人瑞”的牌坊。這架牌坊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東平州牧(知州)沈維基為百歲壽民王文謨建的。其中“升平”寓政通人和、盛世太平之意,“人瑞”是指人健康、長壽過百歲。在中國這個有著尊老傳統(tǒng)的國度,牌坊又被用作尊老優(yōu)老的標志,即古代的百歲人瑞坊!肚迩ǖ洹份d,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明文頒布:“百歲老民給與‘升平人瑞’匾額,并給銀建坊。節(jié)婦壽至百歲者,給與‘貞壽之門’匾額,仍給建坊銀兩!卑贇q老民,不論身分,“人瑞坊”的這一原則,對中國古代的尊老傳統(tǒng),做了一個平民化的注腳。同時,百歲老人也被賦予國運和德治的象征意義。
牌坊的原址在宅門首街(今大寺街)路北。宅門首街是州城首要通衢,扼大東門內(nèi)咽喉之地。大東門即龍虎門,系封建時代迎送官員、圣旨、欽差時舉行儀式之所,軍民人等出行入城、地方官員上任、卸職、皇帝出巡視察、巨賈行商物流團隊的必經(jīng)之處。
坊主王文謨,查《東原王氏族譜》,應系明朝開國大將王富的后裔。王富,應天府江寧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從1355年參加反元義軍,隨朱元璋轉(zhuǎn)戰(zhàn)南北,參加了溧水、鎮(zhèn)江、寧國、襄陽、湖州、沂州、瞿塘、甘肅、淮安、徐州等地的戰(zhàn)斗,終年57歲,“以功襲東平所千戶,遂家焉”。
“升平人瑞”坊的東邊,坐落著王氏宗祠,俗稱王家家廟,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是王姓族人祭祖或議事場所。家廟正殿三大間,東西廡各三間,另建大門、甬道。1949年后,曾作為縣委黨校干部培訓班之所,歷為電池廠、城關(guān)民辦中學、東門小學、東門聯(lián)中、東門學區(qū)的所在地,在1997年撤并學校時才作為民房用地使用。
“升平人瑞”石坊為四柱三間通天式,材質(zhì)以花崗巖為主,高約6米,寬7米,順街而立。坊正面主間匾額陰刻“升平人瑞”四個大字,呈扁形魏體,陰文底平,橫豎筆劃等寬,各約2厘米,活潑而有生氣。上款楷書:“乾隆三十二年”,下款兩行,文曰:“東平州牧沈維基”“為百歲壽民王文謨立”。
聯(lián)文為“仙璈遠自云中落,鳳誥新從天上頒”。經(jīng)查,“璈”是一種打擊樂器,“仙璈”是指神仙境界里才有的樂器,或代指樂曲。換成現(xiàn)代語言,大體這樣解釋:“為祝賀百歲老人身體的健康,神仙們在云端奏起優(yōu)美的音樂,美麗的鳳凰則帶來皇帝祝福的誥書”,烘托出天上人間共祝壽星百歲的喜慶氛圍。
東平州城“升平人瑞坊”極為簡樸,渾厚無華,莊重古樸,粗礪大方,默默傳遞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