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德堂坐落于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鎮(zhèn)塘中市,梅場街34號,與江南名宅——師儉堂隔荻塘斜相對望。興筑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落成于民國元年(1912)。堂主徐簾青為震澤富商,開設米行、絲經(jīng)行、竹行、壽器店等。清末,他積聚頗豐,為方便經(jīng)營、生活起見,將米行、絲經(jīng)行與住宅建于一處。民國年間,徐簾青年事已高,將家業(yè)傳于其子徐子為。徐子為(1906—1958),青少年時隨金松岑、章太炎研習古文,又就讀于上海文學院,擅長詩文,喜以詩文傳信,曾得魯迅致信約見,并與柳亞子詩文為友,加入了南社(湘集)。成年后,他熱心于地方上的教育、衛(wèi)生、交通、金融等事業(yè)。上世紀30年代,他聯(lián)絡浙江湖州、南潯士紳創(chuàng)辦蘇(州)嘉(興)湖(州)長途汽車公司,修筑平(望)南(潯)公路。他先后參加中華職業(yè)教育社、中國民豐同盟和中國民主建國會。解放后,他參加了常州大成紗廠董事會和杭州麻袋廠、南京毛紡廠的籌建工作。正如徐子為其人,致德堂的建筑也洋溢著亦商亦儒的風格。致德堂全宅占地1650平方米,前后六進,通寬四間,除第五進內宅花廳面臨花園而坐北朝南外,馀因街面面北,因勢皆筑成坐南朝北。
歷史沿革:
1887年始建致德堂。
1986年被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存情況:
第二進樓廳為“鴛鴦廳”格局,原震源絲經(jīng)行行址,樓廳的步柱是“花籃式”做法,地方特征明顯。
第三進正廳。這正廳為樓廳,三開問,西隔小天井連一邊廂,自成院落。廳上北向懸匾“松筠小筑”,系清末翰林錢崇威手筆。廳中有一屏門,將廳一隔為二,底層前后均設翻軒,各置落地長窗,長窗裙板上刻有《西廂記》圖案。廳內梁枋各處雕刻著大幅梅蘭竹菊和蓮花、牡丹等圖案。整座廳堂為花籃廳造型,廳北檐掛有一對大花籃,南檐則掛有一對小花籃。廳西為主人書齋,齋前的小天井里花木扶疏,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正廳樓房亦甚為高敞,樓面之上還建有2米多高的0-。
第四進為平廳,也是徐氏家族的重要活動場所,祭祖團拜、婚禮壽慶等俱在此舉行。廳內正中懸掛著清同治狀元陸潤庠書額的“致德堂”匾。,該廳及廂房還是主人會客及與文友雅集之處,家具花卉、古玩擺設、字畫懸掛均精心設計。第四進與第五進之間以一寬闊的庭院相隔。院之西南鑿有一個約三米見方的水池,池邊圍以石欄,筑著亭閣,以前,池中還游弋著一條條金魚。第五進是全宅惟一朝南的樓房,為內眷住宅,面闊四間,其中三間為花廳,一間為廂房,前后翻軒,前翻軒檐下裝有圖案簡潔、左右對稱的木雕掛落。樓上設有統(tǒng)陽臺,冬可孵陽,夏可納涼,還可俯視前面花園的景色。這花園處在第五進與第六進之間,綺疏粉壁,布局得當。園中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丈余見方、飛檐翹角的茶亭,東亭有柱無窗,中設石桌石凳,亭柱問排設吳王靠,為夏秋弈棋、品茗、納涼、賞月時所用,西亭周設窗欞,內置桌椅擺沒,嚴寒季節(jié)還可添置火盆,為冬春時所用。當?shù)貍髡f這兩亭為雌雄一對,幽為雌,女眷專用,可予關閉;東為雄,男客所用,無遮無攔,F(xiàn)東亭已毀,西亭尚存。園內還廣植月桂、玉蘭、牡丹、芍藥等花木。第六進與第五進隔花園相望,為一排四間洋式樓房,水刷石墻面,門券及窗框上皆飾有西洋風格的浮雕圖案,室內以石膏吊頂,與前五進的建筑風格迥然不同。該進供女主人誦經(jīng)念佛,故樓前澆制的水泥地坪上印有“卍”花樣。
宅內磚、石、木雕華貴,泥塑水作惟妙惟肖,部份裝修呈“西洋”風格,是當時江浙交界一帶“西風東漸”、經(jīng)濟繁榮的一個縮影。
震澤鎮(zhèn):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震澤,位于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臨,古稱“吳頭越尾”,東距上海90公里,北至蘇州54公里,318國道、京杭大運河穿梭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震澤全鎮(zhèn)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鎮(zhèn)區(qū)面積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4萬畝,全鎮(zhèn)總人口5萬余人。全鎮(zhèn)基礎設施完善,現(xiàn)有22萬伏、11萬伏變電所各一座,有2.5萬噸級地面水廠,開通移動通訊發(fā)射臺,提供…… 震澤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