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白山境內(nèi)就有人類活動。
燕國置二龍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轄。
并建有遼東郡吉林燕長城。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此地屬遼東外徼。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滅衛(wèi)滿朝鮮設(shè)玄菟郡,管轄吉林省東南部。
先后屬真番郡、玄菟郡。
這是吉林地區(qū)納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東漢,屬高句麗。
漢末至曹魏初期,屬于公孫度東國。
[2]三國初,屬高句麗。
正始三年(242年),魏幽州刺史毋丘儉討高句麗,本地復屬玄菟郡。
晉,為高句麗地。
康帝建元元年(343年),本地屬燕(前燕)。
晉海西公太和五年(370年),前秦滅前燕,本地歸前秦。
后燕昭文帝光始四年(404年),高句麗復侵遼東,本地歸高句麗。
南北朝,屬高句麗。
隋,屬高麗。
唐初,屬高句麗。
總章元年(668年),唐滅高麗,本地屬安東都護府哥勿州都護府。
開元元年(713年),本地屬渤海國。
并在今白山市臨江所在地置神鹿縣,為神州治所。
咸通十四年(873年),置鴨綠江府于神鹿,為西京附郭,領(lǐng)神州(今臨江市)、桓州(今集安縣)、豐州(今撫松縣)、正州(今通化市)。
五代初,歸渤海。
遼天顯元年(926年),滅渤海,改建東丹國。
其后,渤海移民以今白山市為中心,建立定安國。
宋初,屬定安國。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并入遼。
遼,屬東京道。
在今臨江置淥州駐鴨綠江軍節(jié)度使。
領(lǐng)弘聞、神鄉(xiāng)二縣(今白山市)、桓州(今集安縣)、正州(今通化市)、慕州(今柳河縣)。
金,為東京路婆娑府地。
元,屬遼陽行中書省沈陽路轄地。
明,屬奴兒干都司建州衛(wèi)及長白山寺。
萬歷十九年(1591年),為努爾哈赤所并。
清初,屬吉林副都統(tǒng)轄區(qū)。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依盛京將軍增祺、奉天府尹玉恒奏請,劃通化縣東部地方設(shè)治貓耳山,置縣名臨江,屬吉林副都統(tǒng)轄區(qū)興京廳。
設(shè)八道江巡檢屬通化縣(1908年劃歸臨江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除將軍制,東北實行行省制本地屬奉天省,仍轄于興京廳。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5月,置林長海等處分巡兵備道于臨江縣。
領(lǐng)長白、海龍兩府,臨江縣、通化縣、集安縣。
中華民國初,仍沿襲清朝建制。
民國二年(1913年),奉天省設(shè)東、西、南、北、中五路,白山地區(qū)屬奉天省東路道。
民國四年(1915年),改八道江分防巡檢為八道江佐治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東北淪陷時期)改屬偽安東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劃歸偽通化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祖國光復后,劃歸安東省通化專署所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劃歸遼寧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屬遼東省。
1954年8月20日,劃歸吉林省,隸屬通化地區(qū)。
1959年,3月23日吉林省委批準撤消臨江縣設(shè)置渾江市。
1960年1月7日,國務(wù)院批準渾江市府駐八道江鎮(zhèn),隸屬通化地區(qū)。
1985年2月4日,國務(wù)院批復撤銷通化地區(qū),實行市管縣體制,通化地區(qū)分治。
通化地區(qū)下轄通化、渾江兩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
[3-4]1986年9月8日,國務(wù)院批準設(shè)立渾江市八道江區(qū)、臨江區(qū)、三岔子區(qū)。
1994年1月31日,國務(wù)院批復同意將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
[5]4月,渾江市正式更名為白山市,轄臨江市、靖宇縣、撫松縣、長白縣、三岔子區(qū)和八道江區(qū),市委市政府駐八道江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