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源村,位于江西省東南部尋烏縣三標鄉(xiāng)。村子占地約有19000多畝,100多戶人家(約700多人)分散于七個小組中, 其中高寨小組的人口最多,陂頭小組所處海拔最高、離源頭最近。村里主要有五個大姓,分別是謝,何,姚,陳,張。七個組之中,數(shù)三面排和桐子坳的歷史最為悠久,東江源村原名為三桐村,即取自三面排與桐子坳兩個小組的首字。
2004年6月27日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科考小組認定:東江源為尋烏水三桐河,源頭位于椏髻缽山南側(cè),發(fā)源地為椏髻缽山。此消息一出,原本默默無名的村落從此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東江源村。由于此江乃是兩省一特別行政區(qū)的四千多萬人的生命源泉,政府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護水源,如禁止村民從事各種可能破壞水土的活動,如限制砍樹,安排護林員巡山,以及不準繼續(xù)開山種果樹。現(xiàn)在,原本靠山吃山的村民不再伐木制家具,他們?yōu)榱吮Wo水源做出妥協(xié),甚至犧牲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假若是開山造了梯田的人家便種植臍橙、桔樹等經(jīng)濟性果樹,若無法種果的人家便外出打工謀生,留守的老人家在家種點水稻蔬菜作為口糧,經(jīng)濟來源無他。
椏髻缽山有土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其中林業(yè)用地23.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0.2%。境內(nèi)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區(qū),植物生長優(yōu)勢明顯,森林氣候特點顯著,森林茂盛,郁郁蔥蔥。溪水清澈見底,有東江源第一瀑布。據(jù)調(diào)查:山中有杉科、松科、殼斗科、金縷梅科、杜英科、樟科、木蘭科、山茶科等49個科的喬木樹種340余種、灌木樹種240余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訖今約有600多種;內(nèi)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一級保護動物野牛、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二級保護動物鷹等。
東江由干流尋烏水(為東源)和支流定南水(又稱貝嶺水、九曲水為西源)在廣東龍川縣楓樹壩匯合而成。尋烏水從椏髻缽山源頭流經(jīng)尋烏縣的水源、澄江、吉潭、文峰、南橋、留車、龍廷,進入廣東興寧小寨、龍川渡田河、楓樹壩水庫流入東江。尋烏境內(nèi)長度為106.5公里。據(jù)2004年6月27日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科考小組認定:東江源為尋烏水三桐河,源頭位于椏髻缽山南側(cè),發(fā)源地為椏髻缽山。因此,椏髻缽山為東江發(fā)源地有了首次權(quán)威科學(xué)認定。2002年8月6日,原國家水利部副部長、首屆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珠江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劉兆倫揮筆題字:“東江源頭椏髻缽山”、“東江源頭第一鄉(xiāng)江西尋烏三標鄉(xiāng)”。2002年9月25日,他又題寫了“東江源頭縣--江西尋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