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超化村。建于隋開皇元年(581),寺門匾額書“超化古寺,名剎十五”,時為全國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國寺院中,該寺名列十五。唐武則天和唐中宗時,寺內僧侶達2000余人。中宗復位后,分寺治理。后衰敗。宋、元時名聲又起,歷代文人墨客題詠甚多。明、清曾幾經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兩次大火災;率且蚣o念佛祖釋迦牟尼而建,釋迦牟尼在傳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而后他的大弟子將其火化,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超化寺中.超化寺原分上、中、下3個寺院,上寺在超化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內,以下寺為最大。上寺現(xiàn)存房舍3所,為硬山式灰瓦頂;中寺房屋全毀;下寺又名規(guī)劃中的超化寺“金鐘寺”,坐北朝南,現(xiàn)
超化寺塔位于超化村塔坡。建于唐開元二年(714年)。為超化寺中寺舍利塔,方形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30余米!拔母铩敝斜徊饸,現(xiàn)僅存塔基。超化寺建于隋開皇元年(581年),共分上、中、下三寺。上寺在超化二層寨,中寺位于超化塔坡,下寺位于超化街北,以下寺最大。其中下寺,又名“金鐘寺”,現(xiàn)有房屋14所。超化寺在武則天和唐中宗時,南到三門溝,北到石羊崗,周圍達10余公里。僧侶在2000人以上。歷代不少名人履履相接,題詠甚多。超化寺塔塔基南北長7米,東西寬7.1米。壁厚2.1米。磚長40厘米、寬17厘米,質地堅硬細膩,經千余年風雨侵蝕仍堅實完好。1969年11月被拆除。該塔拆除時,塔基出土文物甚多,有漢白玉舍利函1個,內裝舍利盒2個(1銀1瓷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超化村洧水河南岸。始建于隋開皇元年,占地面積7140平方米,是全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有“超化古寺、名剎十五”之稱。超化寺分上、中、下三座寺院,上寺在超化小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唐代武則天和唐中宗時最為鼎盛,曾有僧侶約兩千余人。后漸衰,宋、明、清雖屢經修葺,但規(guī)模遠不如前。民國九年(1920年)和民國十九年(1930年)又遭破壞,唯下寺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偉壯觀。下寺,又名“金鐘寺”,位于超化街南,規(guī)模最大,建筑面積41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12所40余間,沿中軸線共有四進院,依次建有山門、二門,毗盧殿、韋陀殿、方丈室,東西兩側輻線皆有配殿等建筑。寺內現(xiàn)存有北齊、唐、金、元、明、清碑碣20余塊,記載并
密南抗日根據地舊址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年代為1945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0月,密南抗日根據地舊址被公布為第三批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溝村梁氏家祠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0月,王溝村梁氏家祠被公布為第三批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崔莊村白龍廟位于新密市超化鎮(zhèn),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23年10月,崔莊村白龍廟被公布為第三批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莪溝北崗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zhèn)莪溝村北崗。面積約8 000平方米。1975年發(fā)現(xiàn)。1977-1978年河南省博物館等進行兩次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 747平方米。清理房基6座、灰坑44個、墓葬68座。居住建筑集中在遺址的中部,窖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出土陶器、石器370余件。陶器有鼎、罐、缽、壺、勺等,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黃河流域史前最早的陶塑人像:據碳十四測定并經校正,遺址年代為距今8 080~7 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