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縣 > 赤土鄉(xiāng) > 溪東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土鄉(xiāng)溪東村概況

      [移動版]

      溪東村以在眉力溪之東得名,位于赤土鄉(xiāng)東部,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7公里。西鄰前坂、下宮二村,北臨眉力水庫,南鄰舊鎮(zhèn)鎮(zhèn)東厝村,東隔古致山與湖西鄉(xiāng)交界。漳詔高速公路從古致山(又名湖西嶺)隧道通過,縣道綏佛線(從省道山舊線火燒埔站經赤土、湖西、赤湖三鄉(xiāng)鎮(zhèn)至佛曇的公路)從本村經過。

      【政區(qū)沿革】

      溪東在清代為溪東保。民國29年屬四股鄉(xiāng)(民國33年與海烏鄉(xiāng)合并為浯江鄉(xiāng))的東厝保所轄。新中國初期屬第八區(qū)東厝鄉(xiāng)所轄。1961年屬赤土公社溪東大隊,1984年9月改為溪東村,轄溪東、石路、眉力、過田、古致、閃門6社,F(xiàn)共有452戶,1760人,其中,溪東社249戶,1025人;古致58戶,182人;閃門62戶,218人;石路52,191人;過田17戶,81人;眉力14戶,63人。

      【姓氏源流】

      溪東、過田、石路、閃門(古稱閃園)、古致等社都是張姓聚居地。原來居住在溪東社的一支張姓,是從霞美眉田傳來的(眉田張姓源自云霄西林),這支溪東社張姓老住民于清代陸續(xù)遷居舊鎮(zhèn),在溪東社尚存一座祖祠。而現(xiàn)在住在溪東社的張姓之祖,則是自清代以來陸續(xù)從古致、閃門移來的。閃門由古致分傳,其祖源自綏安鎮(zhèn)溪南中營。由于溪東老住民張姓祖先遷到舊鎮(zhèn)后得到舊鎮(zhèn)港之利,經濟很快發(fā)展,文化隨之增進,雍正八年張先躋中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其家族在舊鎮(zhèn)成為望族,更具有發(fā)展經濟和文教的條件,因而在溪東社的族人紛紛到舊鎮(zhèn)投靠。而古致于明末崇禎年間出了進士張若仲和舉人張若化兩兄弟,任明朝官,明亡后,義不仕清,并教子孫不得任清朝官,以致后代族人只謀求在這山區(qū)發(fā)展,最多只將族裔傳到溪東社,填補老溪東張姓空出來的活動空間。老溪東張姓與古致張姓之祖雖分別來自眉田和中營,而總的都以陳元光部將張伯紀為開漳始祖,一向和睦相處,老溪東張姓既轉向舊鎮(zhèn)發(fā)展,便樂于讓出溪東社給閃門古致張姓居住,甚至田園也廉價轉讓,因此有溪東兩派張姓交接現(xiàn)象。石路、過田二社張姓一部分原是老溪東一派,一部分由古致分傳而來,后來都認同于古致祖。

      眉力社(2000年建高速公路時遷移建新村)為林姓聚居地,祖先原自路下。

      【經濟狀況與基本設施】

      全村有水田1303畝,農地139畝,并有大片山地。主要農作物水稻及荔枝、龍眼、香蕉、余甘等果樹。特產余柑年產量100萬斤。

      村境內有眉力水庫(中型)。1981年8月建成壩后電站。

      2000年3月臺商天福茶莊在本村征地157畝,建觀光茶園,種植閩南八仙、臺灣金川、肉桂、武夷水仙等11種茗茶。同年6月,還建成制冰廠一座。

      溪東小學,校園面積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827平方米,設8班,學生214人。

      【名勝、古跡、風俗】

      古致堡,建于明代。丹山家廟,在古致社,是古致張姓宗祠,有黃道周所題“永思堂”匾額。

      耒紱山房遺址,在古致社,明張若仲、張若化讀書處。溪東古剎“福壽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間,明成化十年僧云山重建。云山在到京城領度牒的時候,結識盧太監(jiān),盧太監(jiān)死后,云山背負他的骨骸回漳浦,葬在福壽院左邊。后來盧太監(jiān)的嗣子鄧原任御馬太監(jiān),派駐福建,其主要任務是“兼管銀場,撫恤兵民,操練軍馬,防御賊寇,禁革0弊”,鄧原為報答云山,捐獻大量資金,令云山廣造殿閣,并于弘治十年正月將皇帝敕他鎮(zhèn)閩的諭旨刻成石碑,立于福壽院。現(xiàn)佛院只剩遺跡,皇帝敕諭碑移存溪東小學內?h級文物保護單位。

      溪東社東北山間有石刻“梅塢”兩大字,旁署“太玉山人□明叔書”似為亡宋遺老隱居該處時所作?h級文物保護單位。

      閃門寨,位于閃門村后小山上,明末清初“理學布衣”張士楷隱居處,古稱閃園。

      石路商周時代遺址,位于石路社后。

      明山東副使林紹墓,位于眉力水庫庫區(qū)內。

      【歷史人物】

      張若化,明崇禎九年舉人,崇禎亡后,隆武稱帝福州,征為御史,他到任數月便辭職歸鄉(xiāng),從此不入城市一步。

      張若仲,若化之弟,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益王府長史,明亡后隱居不仕。

      張士楷,若化之子,承父志,不仕清朝,潛心精研理學,清福建學政車鼎晉題匾“理學布衣”。

      【新中國人物】

      張金順,赤土公社黨委常委。

      (編寫:張兩生)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